用木材取代混凝土和鋼材等傳統建筑材料,可以減少多達69%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全球范圍內,歐洲多個地區已經在采用大型木結構建構。此外,全球新城市建設中,木材作為主要材料的使用增加,也有助于實現2030年9%的排放目標。
2020年,由印度環境、林業和氣候變化部提出的,以“促進經濟、創造就業,并鼓勵農民種植更多樹木”為由,推動解除了實行了27年的,禁止在公共建筑中使用木材的禁令。
在印度決定放寬禁令后的幾個月時間里,許多有在印度開設辦公處的木材公司受到大量詢問,并使得印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建筑木材消費國。
根據印度科學與環境中心的數據,印度每年對木材的需求在6300萬兩米左右,其中,3000萬立方米是來自于國內生產,3300萬立方米則是來自于進口。
近一半的需求都由國內自產滿足,以及采礦、農耕等行為,讓印度遭受木材和森林資源短缺的困擾。根據最近一次的G20會議報道,印度38%的森林損失是由采礦造成,而僅有3.5%是由森林砍伐造成。
為滿足與日俱增的需求,讓印度正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木材。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木材供應國,均設法搶占印度市場。尤其是澳大利亞,在我國與其原木貿易暫緩期間,澳大利亞98%的原木均出口到印度。而新西蘭木材商日前表示,中國市場放緩,印度市場成為新目標。
似乎,飆升的木材需求正使印度成為木材市場的“超級大國”。
然而,《自然》雜志南亞區域總監Aadarsh Mohandas提到了一點:“印度大約70%的木材是從東南亞和非洲進口的,這些木材大多未經過認證,質量值得懷疑!
他表示,隨著印度對普通木材和大規模工程木材的需求不斷增加,木材來源認證必須成為這一過程的一部分,以避免供應國非法砍伐的情況。
《自然》雜志南亞區域總監提到的木材來源認證,與《歐盟森林砍伐條例》尤為相關。據了解,該條例的實施,預計將影響印度對歐盟的13億美出口。目前,他表示正和當地利益相關者努力提高印度對木材合法性問題和認證好處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