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張勇辭任阿里云董事長、盒馬上市被按下“暫!辨I,菜鳥成為阿里巴巴“1+6+N”變革后首個正式進入IPO進程的業務集團。
9月26日,阿里巴巴發布公告,擬通過以菜鳥智慧物流網絡有限公司(簡稱“菜鳥”)于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的方式分拆菜鳥。同日,港交所網站信息顯示,菜鳥已正式提交上市申請。
根據招股申請書披露,阿里巴巴近期已對其在公司的控股結構進行了重組,在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與菜鳥之間建立直接股權關系,以進一步鞏固雙方的合作關系,推動國際市場擴張。至此,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直接持有菜鳥約5%的股份,從而為菜鳥單飛沖刺“全球智慧物流第一股”插上了“翅膀”。
按照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菜鳥集團董事長蔡崇信的設想,菜鳥會立足中國根基、著眼全球市場,持續構建全球化的物流網絡。由此來看,數智化、全球化、產業化,都將成為菜鳥此輪募資的重要投向。截至記者發稿前,菜鳥仍未披露具體募資及投向安排。
菜鳥“先飛” 沖刺全球智慧物流第一股
菜鳥成立于2013年,并于2015年5月20日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獲豁免有限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國際物流、國內物流與科技及其他服務。
招股申請書顯示,憑借獨特的“電商+科技”基因,菜鳥通過持續創新重新定義了物流行業標準,在多個業務領域都做到了行業領先。公司已經從最初的技術平臺成長為一張全球智能物流網絡,在戰略位置上直接建設和運營一批關鍵性設施,包括兩個綜合電商物流樞紐(e-Hub)、1100多個倉庫,并在全球有380多個物流分撥中心和17萬個驛站。其中,直接用于跨境物流的倉庫面積就達約300萬平方米,為全球第一。
2023財年,菜鳥的總收入為778億,近三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1%。菜鳥的盈利能力也在持續增強,2023財年經調整EBITDA超過了28億
。2021財年、2022財年、2023財年,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個月,來自最大客戶阿里巴巴集團的收入分別占菜鳥各期間總收入的29.2%、30.8%、28.2%及29.7%。
根據此前發布的阿里巴巴2024財年第一季度財報(2023年4月1日至6月30日),在國際物流履約解決方案和國內消費者物流服務增長帶動下,菜鳥該季度營收達231.64億,同比增長34%。
資源整合 阿里為菜鳥插上“翅膀”
阿里財報顯示,2023年6月,菜鳥增加運營了3個國際快遞分選中心,使得菜鳥海外分選中心數量達到18個。菜鳥在全球端到端物流當中優化了從首公里攬收、干線運輸、海外分撥到末端配送的流程,通過提供更低的配送成本和更快的配送速度來支持跨境商家。
菜鳥與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協同也在逐漸顯現。菜鳥CEO萬霖此前透露,菜鳥將在歐洲、北美、東南亞等海外重點市場深入運營關鍵物流要素,并將在年內推出“全球5日達”快線產品。僅僅三個月后,速賣通即聯合菜鳥正式宣布上線“全球5日達”國際快遞快線產品,首批落地英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和韓國五國。
這也是行業首個規;涞氐目缇畴娚炭炀產品。未來,雙方作為“出海搭子”還將進一步將“全球5日達”拓展至更多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市場,菜鳥于今年6月最新推出了自營快遞業務“菜鳥速遞”,主打“半日達”“當次日達”和“送貨上門”等品質快遞服務。
反觀A股市場,基于“淘系”電商的巨大流量生態,阿里已經實現對“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主流快遞公司的投資“全覆蓋”,其中,阿里通過上海德峨實業持有申通快遞25%的股份,為其第一大股東。在圓通速遞、中通快遞、韻達股份3家公司中,阿里也持有一定數量股份。同時,“三通一達”還是菜鳥的創始股東。
快遞物流專家趙小敏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菜鳥分拆上市后,阿里巴巴集團與A股快遞公司的關聯投資和股權變更如何操作,無疑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菜鳥招股申請書顯示,2023年6月5日,全資附屬公司浙江菜鳥已與阿里巴巴的全資附屬公司上海德峨實業訂立股份轉讓協議,上海德峨實業同意向菜鳥轉讓其持有的申通快遞全部股權,占申通快遞已發行股本約25%,總對價約為38.78億。8月31日交易完成后,菜鳥持有申通快遞約25%的已發行股本。
阿里變陣 資本助推業務賽馬
自3月底阿里啟動“1+6+N”組織變革以來,各業務板塊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打響了內部“賽馬”的發令槍。
按照此前阿里確認的上市安排:阿里云智能將通過向股東分派股息從阿里巴巴集團完全分拆并完成獨立上市;菜鳥和盒馬都將尋求各自的獨立上市;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將尋求獨立對外融資。
此前,盒馬被傳暫停了IPO計劃。盡管盒馬官方未予置評,但其重心更多已體現到業務拓展的大盤上。目前,盒馬正在“跑步”開店,僅9月就計劃開出30家新店,主力業態盒馬鮮生的門店數量將突破350家。9月27日,盒馬旗下首家高端超市Premier黑標店將在上海開業,其中半數以上為進口產品,秀出了盒馬“全球+本土”的供應鏈實力。
再來看阿里云智能,2023年4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AI熱潮帶來的算力和大模型服務需求持續釋放,阿里云智能收入同比增長4%至251.23億,經調整EBITA利潤增長106%至3.87億
。然而,原董事長與CEO張勇的卸任,也為其獨立上市進程平添了變數。
近一個月來,阿里云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大模型升級及開源業務上。9月13日,通義千問大模型通過備案正式向公眾開放;25日,阿里云開源通義千問140億參數模型Qwen-14B及其對話模型Qwen-14B-Chat,供開發者和用戶免費使用。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海外投資也在提速。今年4月,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集團從阿里獲3.529億美的注資;7月,Lazada再次獲得阿里巴巴8.45億美
注資。另據外媒報道,阿里巴巴還計劃通過旗下土耳其最大電商平臺Trendyol在該國投資20億美
。
根據阿里最新公告,此次菜鳥分拆完成后,阿里巴巴未分拆集團將繼續經營其現有的主要業務,其中包括淘天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云智能集團、本地生活集團和大文娛集團以及其他業務,菜鳥集團經營的業務除外。
分拆完成后,阿里巴巴將繼續持有菜鳥50%以上的股份,菜鳥將仍為阿里巴巴子公司。目前,阿里巴巴持有菜鳥約69.54%的股份。